25日,記者從“中國?楚雄——綠孔雀之鄉”新聞發布上獲悉,楚雄州高度重視以綠孔雀為主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,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綠孔雀保護,實現了綠孔雀種群擴大、數量增長,截至2021年底,楚雄州綠孔雀現存數量已達300只左右,接近全國總數的50%。
近年來,楚雄州嚴格實施《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》,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。綠孔雀、西黑冠長臂猿、黑頸長尾雉、蘇鐵等旗艦物種種群數量不斷增加。全州有高等植物6000多種、脊椎動物680多種、種子植物4500種、大型真菌540種。
2003年4月,楚雄州建立了雙柏恐龍河州級自然保護區,主要保護對象是綠孔雀、黑頸長尾雉、滇南蘇鐵等為代表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。保護區建立以來,楚雄州強化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,擴大了自然保護區面積和范圍,加強了綠孔雀巡護監測,建立食源基地、飲水補充點,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能力和保護水平持續增強,綠孔雀種群數量持續增加。
一直以來,楚雄州牢固樹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積極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州創建,環境質量提升達到新水平,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.8%,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%,森林覆蓋率70.01%。全州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。
不斷加強科研監測是綠孔雀保護的重要內容,楚雄州與中科院、云南大學、西南林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,長期對綠孔雀進行科研和監測。2014年起,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合作,在雙柏恐龍河州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歷時5年的綠孔雀監測,每年形成監測報告。2018年以來,在恐龍河保護區等綠孔雀分布區域劃定監測樣區12塊、樣線13條,安裝紅外相機177余臺,全州綠孔雀棲息地重點保護監測面積達到12687公頃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楚雄州全面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,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體系建設,強化生態空間管控構筑生態安全屏障,強化生物多樣性基礎調查評估與監測,強化野生動植物保護相關項目的實施,預警預防有害生物及外來物種,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行為,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,推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參與,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前邁進。目前,全州綠孔雀野外種群數量在300只左右,接近全國總數的50%;全州境內西黑冠長臂猿約有63群270只,占該物種總數量的30%,種群和數量較2005年分別增長61.53%和38.46%。
下一步,楚雄將圍繞“中國·楚雄——綠孔雀之鄉”品牌打造,持續加大綠孔雀保護宣傳,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。同時,加強監管,持續加大巡護管理力度,加強保護執法,嚴厲打擊各種破壞綠孔雀棲息地的非法活動;加強監測,持續開展綠孔雀種群監測,實時掌握綠孔雀種群動態,為綠孔雀保護提供決策依據;加大投入,開展食源地建設,增加飲水點,修復棲息地,不斷提高棲息地生態質量;加強合作,強化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,深入開展綠孔雀種群棲息地選擇、繁殖生物學及致危因素研究,為綠孔雀保護提供科學依據。(完)